<aside> ➡️ **主页**
</aside>
<aside> ➡️ 经历
</aside>
<aside> ➡️ 关于我
</aside>
<aside> ➡️ 博客
</aside>
2023-03-30 ⎜ 春
By-KaiJan
Location:广州
题图由 Midjourney 绘制。
近期花了一些时间继续学习 ChatGPT,体会到了认知 ChatGPT 的整个过程,就是在消除我自己偏见的过程。其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地方。哪怕关于 ChatGPT 的讨论这么多了,噪音里面有价值的信息也并不总是好找。
接下来就分享一些观点。
首先,对于 ChatGPT 来说,它带来的大家提到的 AI 的革命性进展,压根不是做出了好用的 chatbot,或者说聊天机器人。
换句话说,它并不意味着,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里并不会有太大变化,主要的变化就是多了一个聊天机器人。如果按照这个前提条件去聊,它看起来就不是革命性的。
要真如此的话,凭什么说它是 iPhone 时刻?
真实情况是,聊天只是 OpenAI 做的一个演示,用它来做 demo,让大家很好的看到了 GPT 这个模型的威力。在这个威力之外,大家还是只觉得它是聊天机器人,这就是一个啼笑皆非的事了。
当然,我们都知道,这个聊天机器人是 OpenAI 团队用来获取真实世界对话的方法,用它来继续迭代训练模型,来强化学习的 RLHF 的一个方法。选择开放给用户的这条路线,看起来好像常见,或者说之前也见过,但实际上在科研领域这是一个非常歪门邪道、一个非常不主流的方式。
之前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,以前大家做这方面的研究,不管是大模型还是 AI 方面的研究,都是用做题家的思路,就是用各种学术界的评测,如 20 个专家标注的确定性的 QA 问答题来完成。都是命题作文。
但现在 OpenAI 说,我不参加这些考试,我不参加这做题,我也不去跟你比论文数,就是把模型扔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去。
现实就是,很会写高考作文,和很会跟人聊天,确实是两码事。所以使用 ChatGPT 的时候有很多方式就不对,比如我自己作为一个可能稍微了解 NLP 的,或者了解产品、技术实现逻辑的,我就会去想:这个是不是难为他了?这个他肯定不会吧?我就不问了。